石雕陶行知像,石雕范仲淹像,校园雕塑孔子像行教像,人物雕像。
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枕,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与共产党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毛主席曾说过:近代独服曾文公,古代还佩服一位既能建功立业,又能传教后世的--范仲淹。
文章是思想的载体、艺术的表现。文章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当然,读文章也应从这两方面来读。如果让我在古今文章中选一篇的,只好忍痛选一篇,那就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千百年来,中国流传着一句话:不读《出师表》,不知何为忠;不读《陈情表》,不知何为孝。随着历史进入现代社会,这两“表”的影响力,已在逐渐减弱,特别是《陈情表》,已鲜为人知。但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产生于封建时代的《岳阳楼记》,却丝毫没有因历史的变迁而被冷落、淘汰;相反,它如一棵千年古槐,历经岁月的沧桑,愈显其旺盛的生命力。北宋之后,论朝代,已经南宋、元、明、清、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六代的更迭;论社会形态,也经封建、民主主义、社会主义三世的冲击。但它穿云破雾,历久弥新。呜呼,以一文之力能抗六代之易、三世之变,靠什么?靠它的思想含量、艺术思想、人格思想和政治思想!它以传统的文字,能表达一种跨越时空的思想,上下千年,唯此一文。
《岳阳楼记》已经成为一份独特的历史遗产。从《古文观止》到解放以后历届的中学课本,常选不衰;从政界要人、学者教授到中小学生,无人不读、不背,这说明它仍有现实意义。归纳起来有三条,一是教我们怎样写文章;二是教我们怎样做人;三是教我们怎样做官。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雕刻先贤范仲淹像。
石雕孔子像,孔子行教像,孔子标准像等校园雕塑人物雕像
图中显示的是我们为清华大学精心雕刻的孔子行教像,现在安放在清华园荷塘畔。
我厂石雕工艺师刘氏祖孙三代,是我国的伟人雕像专家。文革期间,大名鼎鼎的刘氏雕刻主席像闻名遐迩,刘老先生曾多次受到郭沫若和江青的接见。“主席雕像红遍天,刘氏雕刻有其半”。
我们为联合国大厅雕刻石雕孔子像。并由我们雕刻的浮雕和《论语》上的孔子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今天这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