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不仅是祥瑞的象征,麒麟文化还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左传》记载,鲁哀公在嘉祥狩猎,曾获一麒麟,取其“嘉美祥瑞”之意,故取地名为嘉祥,所以我们嘉祥又名:“麒麟之乡”。从春秋时代至今已经有二千五百多年,麒麟--在传说中被赋予“仁兽”所具备的品质,正符合两千多年来中国的礼教和儒家风范。在民间传说和有关史料的记载中,说其性温善,不覆生虫,不折生草,头上有角,角上有肉,设武备而不用,具有仁厚君子的谦谦风度。孔子遇麟而生,又见麟而死,孔子曾为麒麟写下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孔子死后,获麟绝笔的故事广为流传。唐代大诗人李白《古风诗》中就有“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的诗句。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获麟解》云:“麟一角而载肉,设武备而不为害”。“游必泽土,祥而后处,不履生虫,不践生草,有出,与凤龟龙谓之四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