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最让人惊喜的福利,将不少荷兰移民给乐翻了。荷兰拥有让人一去再去的念想,旅行在只比台湾大一些的国家,却发现每次都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每一处都是难得的风景,旅行者大概会去的一则是荷兰的首都,二则郊外风车与木鞋之处,还有鹿特丹等地。下面描述的是鹿特丹之景欣赏。
鹿特丹盛名远播的 “立体方块屋(Cubic House)”,是一个值得一视的地方。鹿特丹在二战时被炸为平地,置之死地而后生,人说鹿特丹现在是现代建筑的实验场,言外之意是它缺乏欧洲引以为傲的中世纪古典美。
清晨,停泊在马斯河畔的船只尚未苏醒,市内的河水也能清澈至此——霞光万丈中,躲在如疏密不齐的旧棉絮的云朵后头的初阳,仍轻易地、且毅然决然地,将近处的威廉斯伯格斜拉索桥(Willemsburg)在河面上印出倒影。从河畔的旅馆出发,沿着河岸行走,日光刺在岸边古旧建筑的窗玻璃上。鹿特丹其实是个半新不旧的、城市风格非常混乱的战后城市,像个睥睨一切的假小子,“阿姆斯特丹,它到底在哪!”——80年代出生的那一批鹿特丹人都是在这句歌词的哺育下傲然长大的。
令鹿特丹人傲然的还有根据14世纪鹿特丹神学家、哲学家和无数著作等身的作家埃拉斯姆斯(Erasmusbrug)而命名的埃拉斯姆斯桥,俗称天鹅桥。天鹅桥是世界上最长的斜拉索桥(全长802米),1996年建成后便获得荷兰钢建筑大奖。从天鹅桥上走,淡金色的朝阳透过拉索,将我的前路映得一片。十二月底的鹿特丹,没有雪,路面干燥而安全。
若想要一窥鹿特丹过去的影子,沿河西行些路,到达代尔夫特港(Delfshaven),这里曾是东印度公司的主要港口,在二战中侥幸逃过德国人的炮火。代尔夫特港还是荷兰海盗史上最海盗首领Piet Heyn(1577.11.25-1629.6.18)的出生地,他因为多次俘获了西班牙人满载宝藏的舰队而被荷兰人奉为民族英雄(那时候的荷兰正努力摆脱西班牙的殖民魔爪)。后人为这海盗赋诗写歌无数,登峰造极之作则是荷兰国足在国际大赛前齐唱的那首《Piet Heyn之歌》。
鹿特丹汉德里克王子海事博物馆里,1868年至1896年服役的荷兰海军布菲尔号军舰里、货船复制品里、馆藏的多幅航海手绘地图里,夹藏着驳杂的、光荣的历史的隐喻。荷兰人会告诉你,从17世纪起,鹿特丹和上海就建立了阴阳相生、相辅相成的合作伙伴关系——若没有中国,荷兰既不能成为茶叶消耗大户,也无法把代尔夫特出产的陶制小玩意儿远销到海外(说起来这蓝白双色的瓷器还是他们仿中国瓷器做的);若没有荷兰,上海港怎能荣登国际大港;若没有荷兰填海造田这一经典模板,香港人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