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又名田七,明代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田七扬名中外的中成药“云南白药”和“片仔黄”,即以三七为主要原料制成。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 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
田七是中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全球主产地在中国的云南文山。历来作为伤科金疮要药,也可作为补品食用。 三七别称参三七、田七、土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铜皮铁骨、盘龙七 、金不换。 三七根: 就是指三七的支根。根据粗细分为筋条和毛根,中部直径大于0.4cm支根的叫筋条,须根及中部直径小于0.4cm支根的叫毛根,他们都有药用价值,只是相对三七便宜一些,但也有部分地方把三七理解成三七根,实际三七和三七根是三七全株的不同部位。
田七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田七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田七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为5。田七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种子1~3,扁球形。田七花期6~8月,果期8~10月。入药以身干,个大,体重,质坚,表皮光滑,断面灰绿色或灰黑色者为佳。 生于山坡丛林下。现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坡或土丘缓坡上。采制:种后第3年冬季及夏末初秋采挖。去须根,曝晒至半干,用手搓揉,再曝晒,重复数次,置麻袋中加蜡打光。
三七起源于第三纪,属古热带残遗植物,分布范围极其狭小,这主要与三七在生理生态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三七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每年有一个生长周期。田七通常,两年以上的三七在一个生长周期内有两个生长高峰,4—6月的营养生长高峰和8—10月的生殖高峰。三七种子的发芽温度为10—30℃,温度为20℃,种苗在休眠过程中需要经一段时间的低温处理才会萌发,而且对光的反应非常敏感;传统认为需要自然光照30%才能正常生长发育,故三七荫棚有“三成透光,七成蔽荫”之说;据最新研究表明,最适宜的三七棚透光度为8%—12%,超过17%三七的生长就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公司名称:佳禾农业 公司网站:www.mbnyzf.com
电话:0599-3536220 邮箱:mbnyzf@163.com
QQ:1365633174 932063922 117812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