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家长说,儿童时代的幼儿真的需要学习国学吗?这些四书五经的国学知识,这么难,对于这些天真的孩子真能够读懂吗?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其实每个年龄都有不同的理解,孩子很聪明,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理解,七岁有七岁的理解,孩子长大了,出了社会,二十岁有二十岁的理解,到了三十岁,实践中,又有更深的领悟。但是是高中生的记忆力好还是小学生的记忆力好?是幼儿园孩子的记忆力好还是小学生的记忆力好?是高中生的理解力好还是小学生的理解力好?我们做教育,就要遵从教育的规律,在记忆力的年龄让他记忆,理解力的年龄再让他理解。为什么一定要本末倒置,让他该记忆的时候去理解呢?等到他长大了,该用的时候,你再让他去记忆,已经晚了。
关于理解,我们的家长常常是孩子还没有回答,你就帮着回答了:“孩子,这个国学这么难,我都不理解,你肯定不理解了。” 其实孩子这么小,根本不会计较理解不理解的问题,反而是我们大人在计较。孩子十八岁前在我们的羽翼下长大,不需要直接面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他们只需要十八岁,离开家庭,独立生活的时候再理解就行了。是还是不是?所以,他今天这么小,不理解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中华民族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五千年,老师要把自己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否则就不安心,家长要尽可能去解释孩子很容易明白的东西,这样的教育,教出来的孩子总是比我们差,我有一桶水,才能给孩子一杯水,那么,请问你该如何给孩子一条河流呢?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之后的孩子可以用文言文去解释文言文,而不是用苍白无力的白话文去解释。熟读之后,孩子自己可以用行动去诠释文言文,请问,用行动去理解,是不是最高境界的理解?言必行,行必果,用行动去理解,是理解的最高境界啊。
孩子在小时候是一块白色的画布,一张白纸,这个时候,你往上面画什么,决定了这幅画以后是否价值连城?如果你这个时候往上面画的是游戏,网络,电视,这个孩子人生的背景就是这些东西,游戏,电视会成为孩子生命中的根。孩子的人生要穿越多少坎坷,如果生命的底牌是游戏与电视,该是多么的危险啊!这个时间,如果你往这个空杯子里注入的是经典,这个孩子满满地就装满了经典,以后再满满的满溢出来。他对待人,就能“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就能信者吾信者,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他这个时候做一个好人,好人是什么?讨好别人的人,牺牲了自己去成全别人,牺牲在古代是杀猪宰羊供奉在神台上,一种用生命去成全别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