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里豆腐是少不来的,而且种类比以前也多的多。我去买豆腐,看到各色豆腐像猫看花被单。实践出真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找到了喜欢吃的豆腐。煮煮就绢豆腐,传统豆腐劲道,煎煎就传统豆腐。绢豆腐的名称印在盒子豆腐的薄膜纸上,是现代工业化的商品,能批量生产。豆腐命名“绢”,就等于巧妙地运用了文学的通感转化的修辞方法,将‘绢”的色感质感手感转化为味觉口感,感觉丰富了,亲切感也加倍了。买豆腐买出了文学,而且比书上来得生动活泼。这就是我买绢豆腐的初因。传统豆腐有两色,一色雪白雪白,一色白里带黄,大凡卖前一种豆腐的店家口才好,冲着颜色好看经他们再一劝我会买前一种的豆腐。后来我结识了一位网友,是豆腐专家,我就向他请教关于传统豆腐的颜色问题。答案恰恰相反,雪白雪白的豆腐只是放了点能伤害身体的增白剂。打那以后,我就无论如何不买那种豆腐,当我一次二次的绕过他的摊位,去买白里带黄的豆腐后,店家吆喝的声音就响了,‘多白的豆腐啊’,我感觉耳朵听进的是增白剂。卖白里带黄豆腐的摊主上了年纪,言语不多,只要你报上要多少钱的豆腐,他的心中就完成了构思,在他心里整版的豆腐就像宣纸,薄薄的铜铲是他的毛笔,横直竖钩,再底下一铲,塑料袋里一放,他的书法作品是一气呵成,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俨然是个书法家。羊大为美,审美跟吃是脱不了干系的。豆腐还没吃才刚买,就在享受审美的过程。化二块钱就能吃上一天的豆腐,真是价廉物美物超所值。 传统豆腐买好,葱或者韭菜一定是少不来的。我清晰记得当年我外婆说,豆腐得配葱或者韭菜,我当时“哦”的一声。现在我把这个配方当成了经典,后悔当时没问外婆,她的配方又是从那里来的?我特意在我女儿身边说了外婆给我的配方,发觉我女儿也是“哦’的一声,只不过时间差上了30年,外婆用大灶给我烧豆腐,我用煤气灶给女儿烧豆腐罢了。估计这个“哦’再过个30年还会响起,但愿我能听到。 我在陈溪吃到过煮上2小时的豆腐,烧火的炉子外形跟煤饼炉一样,炉道比煤饼炉的大,烧火前,炉道中间先立上与炉道等高的5、6厘米圆管,炉道与圆管的空隙里塞上锯木屑,直至炉口,再用棍子压实。抽管,启火,一张纸就行,时间久了,就是忘了是炉口还是炉底启火。这样煮的豆腐里布满小孔,吃起来跟嚼肺头似的,很紧吃。后来发觉火锅菜里的冻豆腐跟此相近。平时都要工作,我的烹饪时间不长,受条件限制烹饪豆腐的佐料也只得单一。我觉得用家乡的笋干菜煮绢豆腐是一道实惠方便的好菜。先把笋干菜用少量开水泡开,把绢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