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增塑剂,英文:Plasticiser,主要作用是削弱聚合物分子之间的次价健,即范德华力,从而增加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了聚合物分子链的结晶性,即增加了聚合物的塑性,表现为聚合物的硬度、模量、软化温度和脆化温度下降,而伸长率、曲挠性和柔韧性提高。增塑剂按其作用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内增塑剂和外增塑剂
欧盟限量标准
塑料包装产品的卫生安全问题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引起了发达国家的高度关注,欧盟发布指令限制塑料增塑剂的使用,要求进入欧盟市场的食品包装材料,必须对邻苯二甲酸(2-乙基已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P)及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进行检验,含量不得超过欧盟指令限量。在指令2005/84/EC中要求所有可以放入儿童口中的玩具及相关用品中,上述6项增塑剂含量不得超过0.1%。同时欧盟规定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每天最大摄入量为0.3mg/kg。丹麦除了同上述欧盟所规定的6项增塑剂含量要求外,针对小于3岁幼童所使用的玩具及育儿用品,其他任一项邻苯二甲酸酯类含量不得超过0.05%[12]。
美国限量标准
美国环保署将DMP、DEP、DBP、DNOP、DEHP及BBP 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作为重点污染物。所有玩具及育儿物品中,DEHP、DBP及BBP的含量不得超过0.1%。所有3岁幼童所使用的玩具及育儿用品,DINP、DNOP及DIDP的含量不得超过0.1%[13]。
中国限量标准
我国2008版发布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将添加剂的品种扩充到98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由3种变为8种,被限令“仅用于接触非脂肪性食品的材料,不得用于接触婴幼儿食品用的材料”,并明确了特定迁移量/最大残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