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发展与安全论坛阐述金属波纹涵管的施工及其应用11月1日,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并“海峡两岸公路发展与安全论坛”在福州召开,来自全国公路桥梁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单位的近17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中国公路学会理事长李居昌到会致辞,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李德金参加大会并做了报告。
在本次大会上,海峡两岸学术交流成为一大特色和亮点。两岸的交通建设一直是业内人士及社会公众关心的焦点问题。
会议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元培、美国工程院院士邓文中等多位专家就跨海桥梁和隧道设计的关键技术作了精彩的报告;台湾交通管理研究所教授蔡中志、台湾逢甲大学运输科技与管理学系教授李克聪等几位台湾专家也为参会代表介绍了台湾道路安全管理方面的理念与经验。
本次会议以“海峡两岸通道建设及安全技术”为主题进行学术研讨,交流交通建设与管理新理念、新技术及代表性工程和案例,为两岸交通建设进一步快速发展献计献策,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跨越台海:
箱梁内全天候方案
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邓文中通过丰富的资料,介绍了世界桥梁跨度的发展与跃进。简单勾画了桥梁跨度发展的历史轨迹,并以此为借鉴,提出对横跨台湾海峡的大桥的设想:“我们都希望能够建造一条横跨台湾海峡的大桥,这将会是世界上最长的大桥,大约150公里。
这么长的大桥,路线、桥型和跨度的选择是设计的重点。海峡的航运将来会很繁忙,主航道的跨度必须相当大,使船只可以通行无阻。这座桥很长,水相当深,引桥的跨度也不宜太小。我们不用顾虑最大跨度的限制,也不需要刻意追求世界纪录,只是要选择最适当的跨度,达到安全、实用、经济、美观。同时,这座桥应该是可以全天候使用的,因为这里是台风出没的地方,大桥应保证行车完全不受天气影响。建造连接台湾海峡的大桥,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我们的工程师们都已经准备好了!”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元培介绍了台湾海峡大桥全天候通道方案。该方案在《台湾海峡桥梁方案》基础上提出过桥交通在浓雾、强风等恶劣气候条件下,能安全、畅通的全天候通道方案——将车道从开口桥面移至箱梁内,可不受浓雾、强风的影响。
过桥车辆一般从桥面上通过,改为从箱梁内通过,则主梁高度由原方案的3.5米增加至7.2米,耗用材料会有所增加,但却保证了在大雾、强风等不良天气条件下,车辆仍能安全正常通过。箱外顶面有5平方公里的面积,还可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如采取太阳能、风力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