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工业用品 » 工业机械&设备 » 空气过滤器为绿色生活建设低碳社会

空气过滤器为绿色生活建设低碳社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2-22  浏览次数:257
如果说广州BRT提供了低成本、低碳排放、高容量的发展模式,那么,空气过滤器,空调过滤器,空调过滤网-空气过滤器为绿色生活建设低碳社会,则已成为广东建设生态文明、倡导绿色生活、协调区域发展的最亮丽名片。事实上,我省自2007年就提出“大科技、大开放、大合作”的发展思路,这几年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不错的工作成绩。



  “应对气候变化灯塔项目”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发起,旨在宣传那些应对气候变化、切实改变人们生活质量并有推广潜力的有助减缓气候变化的项目。这些案例能够为全球的低碳实践与行动提供参考与借鉴,从而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远景早日成为现实。



  今年4月29日,珠三角绿道网被建设部授予2011年全国人居范例奖。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肯定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成效时说:“英国伦敦花费巨资,5年时间才开辟出600公里自行车道,而广东只用了2年时间,就建成了几千公里的绿道。”



  通过绿道网建设,珠三角串联和保护了绿道沿线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和地方风貌,有效遏制城市无序蔓延,打通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生态之廊,同时为城乡居民提供一种绿色环保、低碳经济的交通方式,满足城乡居民休闲、游憩、旅游、运动等多方面的需求。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建设低碳社会,社区是基础和关键。



  敢为人先的广东人,已经在探寻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上先行一步。



  位于广州白云区的白云高尔夫社区,里面虽然没有高尔夫,但大家却住得很高兴。小区以后现代主义的简约建筑风格为主,外墙色调采用淡雅、柔和的渐变“仿生色”,建筑仿佛是从绿色的大地上自然生长出来的。同时,从“人本”和“生态”两方面入手,在小区开发初期,采取了“放粮引鸟,放笼引鸟”的引鸟工程,使小区内鸟语花香,而且还依据小山的地势,开挖了一条小溪流,营造一种高山流水的优雅环保的社区氛围,为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增色不少。



  而这类“低碳社区”,广州目前已有50多处。



  先行先试



  企业率先引领低碳大潮



  对于企业而言,低碳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先行先觉者正在这场低碳大潮中前行。



  为科学解决珠江新城高密度建筑群空调系统的能耗问题,广州市政府经过论证于2008年决定立项建设“珠江新城核心区集中供冷项目”,并确定由广州市城建集团公司下属的广州新中轴建设有限公司牵头成立“广州珠江新城能源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建设与运营。



  作为国内首个全地下建设的CBD区域集中供冷项目,珠江新城核心区集中供冷项目在技术上作了如下成功探索:机房和系统全部规划在地下建设,极大地节约了城市中心区域的土地资源;机房面积高度紧凑,只需要53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即实现了3万冷吨的供冷能力,耗电量预计可减少6%,提高了制冷过程的效率。



  这样的探索对于广东来说,意义重大。广东省是经济大省,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省。2008年全省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77亿吨标煤,比2005年增长35%。但节能工作作为转变经济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对推动全省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使得我省能源效率居国内领先地位,自2005年以来,广东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一直处于全国最先进水平,分别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5%和40%。



  低碳发展,成为一场全民运动,这其中,企业至关重要,甚至起到引擎的作用。



  随着工业重型化进程加快,我省开展了超能耗限额专项监察。省经信委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省有1980家、其中975家纳入国家万家企业名单,占全国万家企业总数的5.7%。我省万家企业能源消费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60%以上,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对象。



  与此同时,作为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低碳园区成为了广东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方向。截止去年底,经省政府认定的第一批广东省循环经济工业园共11个、第一批省市共建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共10个、第二批广东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共42个。



   去年4月,华南地区首家低碳研究机构——广州中英低碳合作研究中心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挂牌成立,填补了我省专业低碳研究机构的空白。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陈建华表示:广州中英低碳合作研究中心将充分利用国内外优势资源,围绕国家、省域、城市、社区等不同尺度的低碳建设需求,建立集低碳政策咨询、低碳规划设计、低碳技术研发与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研发机构。中英合作方式主要包括交流互访、课题研究、技术培训、成果应用以及试点示范等。前期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低碳政策咨询、碳排放评估、低碳规划、低碳交通、低碳市政和城市低碳改造等6个重点领域。



  机制创新



  逐步形成碳排放交易市场



  积极探索建立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成为广东实现低碳发展又一抓手。



  首宗参与配额交易企业,塔牌集团、阳春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海螺水泥)、中材(罗定)水泥有限公司(简称中材水泥)、华润水泥(罗定)有限公司(简称华润水泥)以60元/吨的价格,花费6799万元认购了130万吨碳排放权配额。这是国内基于碳排放总量控制下的首宗减排交易。



  作为国家首批7个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省、市之一,今年9月,广东明确首批将电力、水泥、钢铁、陶瓷、石化等9大行业纳入“控排企业”范围。



  按照《实施方案》,在9大行业中,2011年~2014年,任何一年排放2万吨二氧化碳(或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企业都被纳入控排范围。一年排放1万吨二氧化碳(或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则实行碳排放报告制度。按照上述标准,广东省有827家企业可纳入“控排企业”,1851家企业可纳入“报告企业”。



  省发改委副主任鲁修禄强调,《实施方案》编制的总体考虑,一是充分考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重大项目审批建设的实际需要,结合现有工作体制研究设计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二是着重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机制,为碳排放权交易开展奠定基础。我省碳排放权交易拟先行选择部分行业的重点企业试点实行碳排放总量控制,建立企业碳排放信息报告核证、配额发放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交易市场。



  根据省统计局提供的有关情况,我省2010年可纳入“报告企业”范围的工业企业共1851家,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11805.41万吨标准煤,约占全省能源消费量的44.8%,约占全省工业能源消费量的66.8%。其中,可纳入“控排企业”范围的工业企业共827家,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11067.8万吨标准煤,约占全省能源消费量的42%,约占全省工业能源消费量的62.7%。



  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表示,相比较以前通过目标责任制等行政手段来推进节能工作,碳排放权交易提供了一种更加可持续的节能减碳新机制。对广东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义重大。



  河源



  守住绿水青山



  赢得金山银山



  河源



  在近期举行的2012年省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竞争性评审会议上,河源市紫金县县长黄文彬通过现场演讲、幻灯片演示、专家提问及答辩等环节的激烈角逐,最终竞标成功,成为6个“Ⅰ类建设任务4万亩以上”的省级森林碳汇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县之一,将获得近4000万元资金扶持。



  作为广东省首批4个低碳试点城市之一的河源,积极实施广东省级碳汇工程示范林政策措施。去年,河源市森林碳汇工程投入建设资金7358万元,碳汇造林18.3万亩,目前已完成碳汇造林12.5万亩。



  《河源市“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到2015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664吨标准煤/万元,比2010年和2005年分别下降17%、30.28%。



  为了建设低碳城市,河源加大新建建筑节能强制性执行力度,对未通过建筑节能审查备案的,一律不予施工报建。全力提高施工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市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已达到95%以上。全面征收墙改基金,市区新型墙材专项基金征收率。



  “一手抓,一手软,”除了实施强制性政策外,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性措施。为在市民中推广太阳能和深藏式沼气池应用,河源在市人民医院、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市广播电视台等公共建筑推广太阳能应用,并在每个县区选定部分镇或村作为试点,开展“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示范区建设。通过“政策补贴、以点带面”的形式,使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低碳所带来的好处和便利。



  近年来,低碳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为了践行低碳生活理念,河源积极推广照明、空调、汽车等家电领域的节能产品,提高节能产品普及率。 技术进步



  低碳经济带来巨大效益



  数据显示,省科技厅开展的“低碳技术创新与示范”重大专项4年来实现产值490亿元,共累计立项支持205个项目,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590多项(台、套),节能52.9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1.02万吨、GDP5.12万吨、二氧化硫134.5万吨。



  譬如,广东美的集团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院、兰州化学物理所合作开发的“新型节能环保全配方冷冻机油及成套工艺的开发与产业化”技术打破了国外对压缩机冷冻机油的垄断,目前已完成机台实验约3000小时,实验结果与国外产品相当,每年可为美的集团节约费用7000万元,在行业推广后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如果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即使产业规模做得再大,充其量也只是个加工基地,缺少的是产业分工的话语权和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刘炜的这一观点引发行业共鸣,强化科技支撑,专业低碳研究机构也在广东逐步建立。

资料来源:http://www.qilva.com/html/201211149855.html 

联系电话:020-39966613,联系人:林先生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 联系人:林 先生
  • 电话:13922242688
  •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市莲路46号(www.qilva.com,www.qilvfilter.com)
  • 邮件:wwyan_123@163.com
  • 手机:13922242688
  • 传真:020-39968996